最常被問:「營養師,奇怪為什麼我家長者最近精神不好,都有吃飯也都正常吃藥啊,去醫院檢查竟然瘦了10公斤?!」

        長者會隨著時光生理漸漸退化,我們常不自覺,好像都會坐在餐桌吃飯但是都吃很少,以為他們偏食或者不開心。首先先觀察長者牙口狀況,然後進食時咀嚼吞嚥情形。這樣可以判斷餐食是否適合長者食用?選擇適合的飲食質地給長者是重要的。

        然後再觀察他們的體重(也可以觀察穿著是否較過去寬鬆?)長者行動力有無改變?例如以前可以走出去散步,現在好像坐著或躺長時間增加。他們進食時間是否規律?有無忘記吃飯?或有一頓沒一頓?

        如果觀察後牙口正常,咀嚼吞嚥都沒問題。建議可以「我的餐盤」。內容:每天早晚一杯奶、每餐水果拳頭大、菜比水果多一點、飯跟蔬菜一樣多、豆魚蛋肉一掌心、堅果種子一茶匙方式供應。因為2018年國民健康局將六大類食物依照每日應攝取的份量,可以方便長者用餐的體積概念。



        倘若長輩牙齒不好,缺牙嚴重或是假牙不符合牙齦,用餐時他們會選擇自己能夠吃的食物,所以進食量就會少。

一)所以觀察咀嚼能力不好的長輩有一些特徵:1.食物不容易咀嚼,會造成營養不良
2.開始只吃很軟的東西
3.很難咬斷某些食物
4.食物吞嚥有困難
5.因為常常無法完整咀嚼,食物會在口中,所以舌頭上會有白白的舌苔。
 
(二)會讓長輩無法咬且不易咀嚼的食物:
1.醃蘿蔔、黃瓜
2.花枝或烏賊、章魚(生食或烹煮之後)
3.纖維較韌的食物(牛蒡、芹菜)
4.較厚的肉
5.曬乾的魷魚、海帶芽
6.Q彈帶有黏性的食物(蒟蒻或麻糬)
7.葉菜類,尤其較粗的莖或梗。
8.烹煮後肉質會變硬的肉類
 
(三)有技巧改變飲食質地,讓長輩能夠方便進食
1.食物烹煮到變軟–可以用上顎和舌頭壓碎的程度
2.選擇柔軟的食材:例如蔬菜選葉菜或嫩莖,選擇去皮的瓜類。
3.可以在食材上畫幾刀,或是切成容易咀嚼的大小和形狀。
4.水分少的食物可以調點薄芡讓食物浸濕後再吃
5.用餐的時候調整假牙和進食的正確姿勢很重要。
 
(四)增進長者食慾:
1. 請家人多陪伴長者一起進食,可以增加進餐的愉快氣氛。
2. 以芶芡、沾醬或淋上湯汁等方式,使食物潤滑順口,但注意汁液不要太油。
3. 多利用清蒸、水煮、燉、滷等方式烹調,使得食物柔軟容易吞食。
4. 經常改變換食譜,並注意色、香、味的調配。
5. 長者飲食著重適量及多變化。
6. 鼓勵長者多活動,可以增加食慾。
(文:總務組中央廚房/營養督導/蕭勺茵)